在投顾相关业务上,监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态度:开展真正的基金投顾,不要一种带有历史残留因素的智能投顾做过渡。从历史保有量看,工行招行是最大的,先从它们的规范开始,跟历史划断,重新开始。不过,传统金融机构也没有互联网公司的引流优势,智投业务也没有给它们带来预想的长尾销量,所以暂停或者停止这块业务对于他们现有业绩影响并不大,但有望真正促动持牌机构给予基金投顾业务新的开端。
日前,招商银行发布公告,将自7月1日起将调整摩羯智能投顾业务的后续相关服务。无独有偶,中国工商银行也于日前公告,旗下智能投顾“AI投”即将停止提供服务。
实际上,半年前这些银行就宣布了“暂停”智能投顾组合的“申购”服务,原持仓客户可继续进行资产运作及赎回,口径是等待监管进一步指示。现在这些银行正式宣布“停止”智能投顾调仓服务,搜索和入口下架,原持仓客户如在一段时间内未主动结束组合,则组合内基金将变成持仓单只基金的形式存在于账户中,此后也应由客户自行打理买卖。个人解读,在相关业务上,监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态度:开展真正的基金投顾,不要一种带有历史残留因素的智能投顾做过渡。
智能投顾原本是舶来品,学习的是美国公募基金销售在线化和智能化的做法,试图通过使用特定算法模式管理账户,结合投资者风险偏好、财产状况与理财目标,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的资产配置建议。2014年前后国内开始有一波智能投顾公司兴起,以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为主,它们通过网络渠道触达客户的广度和便利性,积累了一批原始客户,其中也不乏一些公司在科技和体验上都做得还不错,口碑也不错,但是这类公司主要针对的还是互联网上的长尾用户,客单价低,业务规模难以突破。加上中国还没有发展到美国个人账户信息高度打通的阶段,因此所谓的结合客户风险偏好、资产状况的自动化配置建议本质上是无源之水。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进入此行业,智能投顾发展得越来越“伪智能”,变成更多是基金销售机构的“科学算命+夹带私货”。参与主体鱼龙混杂,很多公司借道与基金销售平台合作,就能轻松参与进来。
传统银行券商看到金融科技的样板,也纷纷效仿,于是就有了后来这么多银行的各式“智投”。然而传统金融机构本来是服务客单价相对高的客户的,进入这个赛道,不但没能发挥它们本来擅长的面对客户个性化和深度服务,反而是用一个套着AI壳的打包销售手段打发了原来客户,在投资陪伴缺失的情况下,客户抱着固有的比较收益的思路,新的智投产品自然变成了鸡肋。传统金融机构也没有互联网公司的引流优势,智投业务也没有给它们带来预想的长尾销量。所以在存量转化和增量发展上都不理想。其实暂停或者停止这块业务对于他们现有业绩影响并不大。
现在基金投顾业务强调的是顾问式服务,是用“顾”带“投”的资产配置理念,而不是组合打包销售策略,更不是打着智能与科技的旗号随机兜售。自2019年10月《基金投顾试点通知》之后,为客户提供基金组合策略投资建议归为基金投顾业务范畴,不具备基金投顾牌照的公司不得开展。这是先把金融科技公司和不入职有牌照机构的互联网大V先清理掉,再说有牌照的机构,从历史保有量看,工行招行是最大的,先从它们的规范开始,跟历史划断,重新开始。
希望这样能够真正促动持牌机构给予基金投顾业务新的开端,跳出卖组合的视野,弱化销量考核,强化AUM概念,帮助投资者搭建正确的认知体系,坚守长期投资理念,减少短视和冲动,引导每个人对自身真实风险承受能力的正确判别。个人认为,监管层引导监督,管理层拨正绩效标准,执行层认知理念和专业技能双提升,三方合力,还有一个很漫长的磨合和成长历程,陪伴式顾问服务,任重道远。(财富中文网)
作者陈燕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与财富管理时代共同进化的研究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