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生活廖理

深夜有食堂

廖敏 2014年03月19日

廖敏,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曾任时尚传媒集团全媒体总编辑、《时尚旅游》主编。长期关注生活时尚、商业潮流、健康养生及休闲旅游文化,是国内时尚领域的领军媒体人之一。
尽管经常面临各种吐槽,但食堂作为宇宙真理一般的存在,始终泰然处之,深藏功与名。有诗为证:“你来,或者不来,食堂总在那里,不来不去。你吃,或者不吃,菜就是那么几样,不增不减……”

    从漫画书到电视剧,《深夜食堂》一直都有人在安静的喜欢。借食物引出一个一个温暖动人的故事,暖胃又暖心。

    最近看这个的时候恍然发现,这么多年食堂一直就在身边。

    从小就一直吃学校教工食堂。食堂两位大师傅相映成趣,一个姓雷,矮胖黑粗,一个姓范,高挑瘦削。大家买饭时也经常拿他们俩打趣:“老雷,你这是赈灾的粥吗?老范,这包子都吃完了还没见到馅儿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他们用大铁锹炒菜时目瞪口呆。不过那时多半是把饭买回家里吃。真正坐在食堂吃饭是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素以玩得好、吃得好闻名,而我们园区食堂又是学校所有园区中口碑最好的,因此每次吃饭都是人满为患,从早到晚无穷尽也,在这种恶劣环境下任谁都能练就一身快进的好功夫。早饭花样不少,包子分大包和小包,大包好像有各种馅儿,每个都壮硕无比,小包专指酱肉馅儿的小包子,往往一推出来就被一抢而空。在寒冷的冬天早晨,偶尔吃到传说中的酱肉小包那真是唇齿留香,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晚上比晚饭更让人期待的是夜宵。可能是因为一墙之隔的各种大牌档实在厉害,食堂的大师傅也都奋发图强,各种推陈出新。每天夜里,食堂的灯光让人特别笃定。那时胃口真是好,女生都是四两蛋炒饭起步。

    工作了先是吃机关食堂,大师傅各个宝相庄严,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威严赐饭后令我等速速退下。作为一个南方人,这么久以来我都没太搞明白“炒两片”、“炒三样”都是哪两片、哪三样,至于被人纠正是“菜花”而不是“花菜”、是“油菜”而不是“青菜”更是家常便饭。后来单位附近的中粮食堂也是京城鼎鼎大名的好食堂。每每看到有人兴高采烈的买上一兜子豆包、糖三角什么的,着实令我惆怅,这些跟老家名目繁多的早点相比不可以道里计。等搬到了CBD终于不再有食堂了,可是每天中午去哪吃、吃什么、跟谁吃成了永恒三问。近来又回归了食堂。这个食堂不仅有有机农业专供蔬菜,更神奇的是食堂还有专门的微信账号,一到中午就有人报菜名——身未动、心已远。

    尽管经常面临各种吐槽,但食堂作为宇宙真理一般的存在,始终泰然处之,深藏功与名。有诗为证:“你来,或者不来,食堂总在那里,不来不去。你吃,或者不吃,菜就是那么几样,不增不减……”

    最近才知道现实中的确有人做“深夜食堂”。这家“深夜食堂”开在云南大理古城人民路,老板LING来自上海,经营时间是晚上10点到凌晨4点。店面是合租的,白天是泡芙店,晚上变食堂。没招牌,都是熟客带熟客,本地人和旅居在大理的各位文艺老中青。

    因为只有老板一个人打理,所以只提供固定菜单。卤鸡腿饭、 菌菇烩饭、 酸菜蛋炒饭、 葱油拌面、 炸猪排、 酒酿丸子——看上去都很不错呢,更令人感动的是居然还有双皮奶,真是业界良心。

    偶尔看到LING的文章,摘录在这里:

    “深夜食堂的主题是人情…至于是不是挣钱,我想,和开一个其他店一样,没有绝对的答案。这世界中的一些人,不也会做一些自己喜欢,并不怎么挣钱甚至清贫的事。也有人做很挣钱,但不喜欢的事。所以可不可行,在于你的价值观念,在于机缘,在于生活状态。”

    还有一段好玩的。

    老板说,本地老客其实多半不知道《深夜食堂》。

    倒是经常有外地客人进来就问:“是不是可以随便点?”

    “哦,不好意思,不行啊。”

    “电视剧里是啊。”

    “……”

    边上一个常客接话道:“电视里青蛙还能变王子呢。”

    哈哈,哪天去大理,希望这家深夜食堂还在。(财富中文网)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