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三城话本

香港如何实践绿建筑?

严飞 2014年03月21日

严飞,学者、专栏作家,先后求学于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曾任职于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长期为两岸三地报刊媒体撰写文化评论、政论时评及书评。
香港以其独特的城市规划和人口管理,以及极高密度的城市空间特性,构成了一个如何在实践绿建筑与维持现有建筑体系理念之间平衡的最好参考样本。

    “绿建筑”并不是简单的指在建筑环境上栽种绿色植物,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环保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它强调环境与生态的契合,以最节约能源、利用最少资源与最少废弃物产生来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环保及低环境负荷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建筑物与环境共生共荣的长远目标。

    作为世界上30个巨型城市之一、亚洲最具人气发展前景的城市,香港以其独特的城市规划和人口管理,以及极高密度的城市空间特性,构成了一个如何在实践绿建筑与维持现有建筑体系理念之间平衡的最好参考样本。在土地资源方面,香港仅有21%的土地被利用开发,其他土地则被政府规划成公园或留为荒岛、山脉;在人口方面,自回归之后中国内地的移民构成了香港迅猛的人口膨胀。根据香港统计处的统计资料显示,香港近年来人口正以惊人的每十年一百万的速度持续增长。然而,这大量的人口在香港区域空间内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有超过一半的人口聚居于城市的中心区,从而导致了香港市中心区的高度密集化。在一些地区,人口密度甚至达到了惊人的46000人每千平方米(如旺角及深水埗地区相对狭小的居住单位)。

    早在1995年,香港建筑署就取得了ISO9001的标准认证,到了1998年,香港建筑署又更进一步,在众多政府部门中率先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系统标准认证,并同期推出15条“环保设计指引”,内容包括节能规划、生态保育、节约能源、视觉协调、噪音改善、环境卫生、光源运用、水质保护、废料管理、建材研选、功能适应以及作业维修。

    20012月,为了更深入的保护和改善香港已建社区和自然环境,香港政府屋宇署、地政署和规划署三部门联合发布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实施要点,以鼓励地产发展商在房屋开发过程中采用这些程序,推动绿色建筑在香港的发展。这些实施要点包括以下四大特点:(1)采用综合考虑全过程的方法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及维护;(2)最大限度地采用自然的、可更新的资源和可重复利用的绿色建筑材料;(3)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尤其是那些不可更新再利用的类型;(4)减少施工和拆建浪费。

    2003年经历过惨痛非典教训之后的香港,在新的城市建筑上开始吸收新思维,并且有意识的往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方向发展。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由香港太古地产所建造的逸桦园(The Orchard)。

    逸桦园位于港岛东区鲗鱼涌,是香港一个私人屋苑,共有442个单位,面积介乎790平方呎至1147平方呎。该住宅打破了香港传统住宅建筑规划格局,在设计上采用一个完全开放形态的扩大式井道,水管和风管不再藏入狭小的缝隙中,“凹道”采光井的上口开放,使得日照光的射入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过去“凹道”格局中所存在的缺乏通风、狭窄逼仄的问题,由此被称为“呼吸着的凹道”。此外,该屋苑其他关于加宽的走廊、空中花园、矮墙花园和阳台等设计,也纷纷被引入以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健康品质。

    另一个案例则是于2006年落成的香港湿地公园。香港湿地公园坐落于香港西北方,占地面积64公顷,主要分为室内访客中心和户外展览场地两个部分。主馆访客中心占地约有一万平米,楼高两层,设有多个展览馆。户外展览场地则包括一系列的展览花园、展览池塘和人造生态环境。

    在设计上,湿地公园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建筑思想,它的设计构思是把原来本已荒废的渔塘改造成一个大型的自然保育、教育和康乐设施。而在设计手法上则包括把主馆隐藏于草坡下,从入口广场看去,仿若一座突起的翠绿山丘。建筑物在视觉上融入自然环境之中,有助于提高主馆的能源效益,而游客也可以在天台那微倾的草地上漫步,眺望四周湿地生态环境的辽阔全景。而室内的设计则利用天窗采光,又大量采用了木制的百叶装置,制造出一种遮荫效果,这种设计方案同时可以被用来屏蔽噪音,减低游客对湿地内水鸟等动物的滋扰。此外,香港湿地公园的室内设计还使用了环保物料粉煤灰来代替部分的水泥,而再造的碎混凝土则用作硬填料和底层物料。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整座湿地公园还安装了香港首个高能源效益的“地热冷却系统”工程,这套系统不仅可以节省能源,也可防止废热能排入大气。

    建筑物塑造都市环境,控制居于其间的居民们整体的生活质素。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在未来的香港建筑发展中,香港社会必须继续秉承绿色建设、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并相信香港,以及居于其间的香港人,也将会因此而得益。(财富中文网)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