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的40家中国企业在改善环境、保护员工、支持社区上做出了卓越的努力。
2022年,世界正在变得更加动荡不安。新冠肺炎疫情、战争、气候生态的持续恶化和全球化的不断退潮,正在前所未有地危及我们的粮食、健康、工作岗位和对未来的信心。《财富》首份中国ESG影响力榜,反映的正是危机之下我们对商业世界的寄望:我们希望寻找那些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更好地肩负起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致力于引领世界重返安全与繁荣的企业。上榜的40家中国企业在改善环境、保护员工、支持社区上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它们超越财务指标的有温度的价值追求,正在重塑我们对良好商业的定义。
——本刊编辑部
榜单解读
什么是好的企业?在人们为这个问题争论了一个世纪后,过去十年,ESG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衡量尺度。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它鼓励企业不再紧盯盈利这一单一指标,尽可能考虑自身商业行为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更积极地投身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商业道德等挑战。
《财富》选择在今年编制第一份中国ESG榜单,是因为近期的一系列健康、气候、安全危机,为涸泽而渔式的增长模式敲响了最后的警钟。我们把目光首先投向中国,是因为中国经济巨大的体量和独特的挑战,意味着中国企业肩负的上述使命尤为迫切而重大,它们的集体努力,也就具有了更多审视和推广的价值。
在编制这份榜单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尽管ESG是一个外来概念,但在中国的各个产业,尤其是在它们的头部企业中,已经出现了不少积极的践行者。在今年的40家上榜企业中,有32家是《财富》世界500强或《财富》中国500强企业,它们的行业地位意味着它们的实践将对整个中国商业世界产生引领作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三个主要发现。
首先,ESG这一源自发达经济体的理念来到中国之后,中国企业依据中国国情对它作出了回应。
比如,中国政府制定的“双碳”目标,使得企业对环境议题中的碳排放一项展现出加倍的重视,“减排”占据了企业申报材料的大部分篇幅,过半数的企业给出了明确的减排目标。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减排:研发先进的光伏产品、用风和水发电、减少快递包装、寻找高效固碳的物种、为一个城市的每位居民增加10平方米的绿地。
再比如,大部分申报企业在理解“社会责任”时,会将它置于“共同富裕”这一中国语境下,“捐款”和“扶贫”出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的申报材料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也积极投身于各种抗疫行动中,包括研发疫苗、通过物流保障疫苗分发和生活资料的供给、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餐食、用最快的速度建立隔离酒店。几乎所有企业都有员工成为防疫志愿者。
第二个发现是,ESG理念推行中的一大障碍——统一监管标准和高质量数据的缺失,在中国显得尤其突出。尽管中国国有企业、上市企业的监管方都在制定ESG数据披露规则,但它们的速度在世界同行中略显迟滞。根据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的最新调研,A股上市公司披露年度ESG相关报告的比例,到今年6月刚突破30%。在此次申报我们这份榜单的公司中,能够完整精确填写整个问卷的约占六成,其余公司都有部分问卷缺失,或因为不愿披露,或因为没有收集相关数据。上榜的40家企业中,在碳数据中明确提及“范围1-3”排放数据的公司,仅有三家。
第三个发现是,中国金融机构在动用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投向可持续发展方面,还需发力。在全球范围内,ESG投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路孚特旗下基金分析公司理柏(Lipper)的数据显示,2021年仅前11个月,全球流入ESG基金的资金就达到创纪录的6,490亿美元,ESG基金已经占到全球基金资产的10%。而根据申报此次榜单的金融机构的披露,这些机构的ESG投资尚处于早期阶段,且高度集中于环境项目,对社会和治理议题则关注不够。
危机总是会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流行一时的价值尺度。ESG就是传统企业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后的产物。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我们编制这份榜单的同时,新的危机正使得ESG在一些发达经济体中遭遇“逆风”。俄乌冲突使得传统化石能源和国防军工——ESG投资通常会“绕行”的两个产业——重新受到重视。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对ESG评级方法的猛烈抨击,也得到了不少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呼应。但在我们看来,ESG理念兴起的背后,是人类迈向一种新商业文明的决心,ESG评价体系确需改进,但我们的决心不会因此而动摇。
标志着ESG首次作为一个完整概念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于200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报告的标题是《在乎者即赢家》(Who Cares Wins)。我们向此次榜单的申报者和上榜者致敬,因为你们“在乎”。我们希望,会有更多的“在乎者”出现在未来的这份榜单上。
制榜方法
与大多数ESG评级机构只关注上市公司不同,《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对上市及非上市公司都开放申报,希望藉此鼓励更多的中国公司收集并披露高质量的ESG数据。
我们邀请申报企业完成一份问卷。问卷包含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部分,每部分都包含一些定性问题——例如“公司是否制定了与ESG目标相关的薪酬计划”,以及一些定量问题——比如“公司去年的环境研发占营收之比”。企业还可以为每个部分附加一个最佳实践案例。
由于不同行业面对的ESG议题各有侧重,因此编辑部制榜时遵循两个原则:一、数据与案例相结合,数据提交的完整程度是制榜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二、优先围绕与行业性质高度相关的议题做行业内部比较,再做跨行业比较。
由于这是一份“影响力”榜单,企业的规模或行业地位也是制榜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最后,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旗下的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是本次榜单的支持合作伙伴,编辑部制榜时,参考了申报企业在Refinitiv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现。
排名 | 公司名称 | 行业 |
---|---|---|
1 |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能源/光伏 |
2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车辆及零配件 |
3 |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医药、生物制品、医疗保健 |
4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 船务 |
5 | 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物流、仓储 |
6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互联网服务 |
7 | 京东集团 | 互联网服务 |
8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零配件 |
9 |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 工业机械 |
10 |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 计算机及相关产品 |
11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家用电器 |
12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银行 |
13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煤炭 |
14 |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 金属 |
15 | 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 饮食服务 |
16 |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通讯和通讯设备 |
17 | 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 非银行金融机构 |
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讯和通讯设备 |
19 |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 车辆及零配件 |
20 | 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 饮食服务 |
21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多元化金融 |
22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医药、生物制品、医疗保健 |
23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多元化投资、金融业 |
24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多元化投资、金融业 |
25 | 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金属 |
26 |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保险 |
27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基建、建筑 |
28 | 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 | 房地产 |
29 | TCL | 电子和电子元器件 |
30 | 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新能源/光伏 |
31 | 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基建、建筑 |
32 |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 金属 |
33 | 海亮集团有限公司 | 贸易 |
34 | 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贸易 |
35 | 华大集团 | 医药、生物制品、医疗保健 |
36 |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多元化金融 |
37 |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 | 纺织 |
38 |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 电力 |
39 |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化学品 |
40 |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家用电器 |